仪表板

汽车缺芯带来确定性上涨,智能驾驶与物联网

发布时间:2025/4/9 13:12:50   
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走 http://www.kstejiao.com/

(报告出品方/分析师:浙商证券研究所程兵)

作为国内MCU产商的领先公司,兆易创新将直接受益于MCU国产化,强化其领先地位,扩宽其成长潜力。全球汽车缺芯带来公司估值的上涨,智能驾驶与物联网带来全新的创新方向,国产化扩宽公司的成长潜力。

1.确定性与创新性是公司估值扩张最有力的保障

半导体行业库存结构性紧张带来确定性的估值上涨。半导体存货紧张引起供应不足,带来市场的高景气。汽车电子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冲击的持续与消费电子等芯片市场产能挤压共同影响,汽车芯片产能释放不及时,存货市场将带来公司估值确定性扩张。

围绕最具活力的创新性方向扩张其估值。创新性是估值扩张的因子,智能驾驶、物联网作为最具潜力的创新方向,为公司未来注入全新的创新力,随着兆易创新在汽车及工业控制领域开拓,或将进一步扩张其估值。

芯片国产化扩宽其成长潜力。受益于全球市场缺芯,国产MCU厂商获得与各大车厂更深入的直接沟通与合作机会,完成国产芯片的导入。作为国内MCU产商得领先公司,兆易创新将直接受益于MCU国产化,固其领先地位,扩宽其成长潜力。

1.1.半导体存货结构性紧张带来估值确定性扩张

半导体市场发展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存货紧张引起供应不足,带来市场的高景气,行业估值的扩张;市场从热转冷,存货充裕导致需求不足,导致市场的增速放缓,带来估值的下降。

由于疫情的影响及新型产业芯片的需求,-年出现了罕见的全球性缺芯现象,存货持续走低,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迎来高涨,行业估值持续递增。受益于代工厂产能释放,年缺芯现状得到缓和,半导体存货上涨,估值缓慢下降。

产业链冲击的持续,消费电子等芯片市场产能挤压,汽车缺芯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芯片平均交货周期持续增加,汽车市场的复苏,导致汽车芯片存货市场依旧紧张,汽车缺芯将带来公司估值确定性扩张。

由于火灾、暴风雪及疫情的影响,车载芯片的供应受到影响。年3月,瑞萨日本工厂出现火灾;年2月初,冬季风暴影响恩智浦和英飞凌在奥斯汀工厂;年年中,意法半导体在马来西亚的工厂由于疫情加剧,停产数周。这些均对汽车产业芯片造成一定的影响。

消费市场的挤压与产能释放不及时,汽车缺芯现状或将持续。由于车载芯片毛利率相对消费电子较低且要求严格,疫情期间消费电子需求陡增,抢占了部分汽车芯片产能。据麦肯锡报告,5G等与汽车芯片制程类似的射频芯片挤占了部分汽车芯片的排产。台积电等代工厂虽然宣布了各自的扩产计划,但是由于车载芯片产能释放周期很长,现在扩产的产能也只能在年之后才能释放

汽车电子需求旺盛,订单积压严重。据盖世汽车报导,英飞凌首席营销官HelmutGassel表示,年英飞凌积压订单已达到亿元,是公司年营收的三倍之余,这些订单中有超五成是汽车相关产品,75%的订单在未来12个月内才能交付。

1.2.创新是公司活力的源泉,智能驾驶与物联网带来全新的创新方向

智能化与电动化驱动汽车产业升级,智能汽车作为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驾驶其核心的推动因素,或将带来一系列新硬软件架构,并且自上而下重塑产业链。汽车芯片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直接受益于智能汽车发展。

汽车电动化程度越高,科技配置越多,控制器数量越多。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推动下,汽车电子的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汽车芯片价格和数量直接受益。

物联网采用传感器、通信网络、软件、控制系统等将物品和其他物品进行连接和互通,实现世界数字化和自动化,其将深远的影响生产生活的每个方面,带来一场技术重塑革命,公司产品将直接受益于物联网行业的推进。

智能汽车与物联网得协同驱动,扩宽公司市场空间。受益于汽车电子、工业物联网、医疗设备、AIOT、安防监控、消费电子等领域实现良好增长,MCU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

根据IHS与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统计,近五年中国MCU市场年平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7.2%,是同期全球MCU市场增长率的4倍,年中国MCU市场规模达到亿元。

由于中国物联网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等领域快速增长,下游应用产品对MCU产品需求保持旺盛,中国MCU市场增长速度继续领先全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年,我国MCU市场规模将保持8%的速度增长,其中年约为亿元,至年我国MCU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

公司作为全球NORFlash前三的企业,进军汽车与工业领域,依靠自身优势,完善NORFlash、SLCNandFlash和利基型DRAM产业结构,成功打开百亿级别存储市场空间。

根据ICInsights预测,年全球NORFlash市场规模约占整个存储市场的2%(约31亿美元)。

根据Gartner数据预测,年至年SLCNANDFlash全球市场份额预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其中年约为21.37亿美元。

根据Trendforce统计,年全球利基型DRAM市场(消费、工控等)规模约90亿美元。

1.3.芯片国产化带来新的机遇

芯片的核心竞争力牵扯了全球竞争力,美国频繁地对中国技术禁运,暴露了中国在半导体(芯片)领域的巨大短板,芯片自给率的重要性得到高度重视。布局国产芯片,进行芯片国产替代,凸显重要。

MCU应用市场的迅猛发展,市场对MCU产品的整体需求量不断蹿升。海外MCU供应短缺、价格上涨,给了中国国产MCU发展的机会。作为国内MCU产商得领先公司,直接受益于MCU国产化,并稳固其领先地位。

中国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一些以前被国外MCU厂家垄断的客户,由于国外品牌芯片的交期无限期延长,国产化MCU顺势完成了产品导入,实现了国产化替代,成为了新的增量应用。

今年的缺货行情给了国产MCU更多导入机会,也让国产MCU厂商和各大车厂有了更深入的直接沟通与合作,某些对国产MCU接受不是特别高的行业也纷纷对国产MCU打开了大门,进行国产芯片的导入验证,并已批量生产。

本次缺货行情,不仅是给国产MCU的销售带来发展机遇,更重要的是让行业及资本意识到提高芯片自给率的重要性。

经过多年发展,国产芯片厂商逐渐变强,不再选择在“狭窄”的领域闯出一点天地,开始用自有资产进行并购扩充产品线,通过自研的方式来扩充边界,甚至是投资抱团。国产化进程的推进,将促进国产芯片企业做大做强,比肩国际大厂。

2.半导体行业强景气,汽车与工业领域或带来超额受益

2.1.市场强景气带来业绩快速增长

作为市场更为青睐高确定性的行业之一,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迎来高涨,缺芯成为行业的热词,这个现状在全球疫情反复、国际关系紧张之下并无多大的改变。

受益于智能化的不断提升,芯片的的需求持续增长;受地缘政治和全球疫情影响,全球半导体供应链受冲击,密集性备货加剧波动;晶圆厂对成熟工艺制程的扩产意愿不强,造成供应不足。

全球蓬勃发展的智能化进程、碳中和等趋势,以及中国半导体产业国产化替代等,给中国半导体产业带来良好发展机遇,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路贸易市场和半导体全球供应链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海关总署统计,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数量达.81亿颗,同比增长16.9%,金额达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4%。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预计增长18%左右,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将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成为万亿元人民币产业。

受益于年半导体行业高景气,公司产品市场高景气,营收大比例增长,同比增长89.25%,对比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Q1,公司业绩稳步增长,营收及归母净利润稳步增长。

2.2.国内32bitMCU产品领导厂商,直接受益于市场扩张

2.2.1.精准定位32位MCU,直接受益于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与网联化发展

随着汽车电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汽车MCU数量出现显著增长,车载是MCU的占有率最大与增速最快的市场。

现代汽车由于功能增加,每辆车平均有40-70个MCU,占汽车中所用半导体器件数量中的30%,并且整体需求增长也在不断加速。

车载是全球MCU占比最大的应用市场,年市场占比为40%,预计未来五年汽车MCU销量将以7.7%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远远高于其他领域。

MCU位数越多,计算能力越强,可以实现的功能更多更复杂。考虑到汽车智能化对MCU算力的需求,未来32位MCU或将成为主流。

根据ICInsights数据,未来五年,32位MCU的销售额预计将以9.4%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年达到亿美元。预计4/8位MCU的销售额在未来五年内不会出现增长,到年仍停留在约24亿美元。预计16位MCU的收入在-年期间将以1.6%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年的47亿美元。

汽车电动化程度越高,科技配置越多,控制器数量越多。汽车电动化、智能化与网联化趋势推动下,汽车电子的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车载MCU价格和数量直接受益。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年达到亿元,较上年增长12.29%。

据广汽研究院预测,传统汽车控制器数量为40-70个,芯片数量为-个,预计新能源汽车控制器数量为45-80个,芯片数量为-个。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7.5万辆上升至.7万辆,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车规级MCU芯片认证难度大,公司汽车市场格局已打开。兆易创新MCU产品正稳步进入车载市场,公司产品除在汽车后装市场的已有应用外,正在积极推进40nm车规级MCU产品量产,现已流片并进入客户测试。

汽车电子所采用的车用MCU要求和难度要远高于商业级MCU与工业级MCU,仅次于军工级,在环境、运行稳定、可靠性、一致性、产品生命周期与良率上有着更高的要求。

2.2.2.工控与智能物联网双轮驱动,扩宽MCU市场空间

MCU芯片是工控领域的核心部件,在众多工业领域均得到应用,市场规模逐年上涨,随着中国制造的稳步推进,MCU规模持续提升,带来更大的市场增量。

MCU芯片能实现数据收集、处理、传输及控制功能,下游应用包括自动化控制、电机控制、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类应用等。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年开始,工控行业MCU产品的市场规模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截至年,工控对MCU产品需求规模达到26亿元,预计至年,工业控制MCU市场规模达约35亿元。

作为年兴起的概念,智能物联网(AIoT)链接了人工智能与物联网,促使二者共同作用于实体经济,实现产业升级、体验优化,在智能家居、建筑人居、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均有较强的应用潜力,备受资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91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