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表板 >> 仪表板市场 >> 互联网医疗三个不到位,构建新范式
对于互联网医疗,医疗行业经历了从“手机怎么能看病”到“为什么受欢迎却不受欢迎”的困惑?互联网医疗为什么受欢迎却不受欢迎?原因在于三个“不到位”:
一、缺乏了解。把互联网医疗简单理解为网上挂号缴费和电子处方,仅仅是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线下业务,缺乏高度的战略意识。“如果只是线上开个小门诊,线下开个互联网院外药房,这是真正的互联网医疗吗?”。
二、制度不到位。它只使用互联网技术,却缺乏互联网思维,缺乏角色需求、业务场景等基础设计,导致越来越多的系统正在搭建,功能重叠。医院都是互联网、数据和商业的结合。更夸张的是,甚至病人服务,移动医生台,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HIS,数据中心。无论是病人还是医生,都必须使用一些功能,如果可用或不能使用,则很少使用。
三、操作不到位。未能建立有效的组织能力和运行机制。
如何改变上述问题,使网上医疗方便使用。要学会从第一性原理看问题。所谓“第一原理”,即透过事物的表面,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互联网医疗的本质是以“互联网数据”为基础能力,赋能商业,引领创新。
过去20年是“数字化工业化”的时代,未来20年是“工业数字化”的时代。互联网医疗是产业数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大数据”医院的基础能力,医院的业务、管理和战略,而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线上线下业务。“如果你想清楚了,互联网医疗的建设就不会走弯路”。
秉承互联网医疗的本质,必须扭转“线上门诊、院外药店、断线经营”的传统建设方向,走上“线上经营、数据驱动、创新模式、引领转型”的正确道路。这样就可以构建互联网医疗的新范式。
互联网医疗新范式的四个维度。
构建互联网医疗新范式,需要从四个维度努力,即赋能医生、服务患者、数据驱动和数字化转型。
维度1:赋予医生权力。
互联网医疗不仅要服务患者,更要赋能医生。对于后者,业界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众所周知,医院的核心医疗资源,但恰恰是医疗专家目前缺乏良好的信息化工具和业务支撑。医疗行业的主要矛盾是医疗资源不足造成的供需矛盾。如何让一个专家产生几倍于专家的价值,是解决供需矛盾的关键。在这方面,互联网医疗潜力巨大。
具体做法,第一步是建立一个医生的移动工作站。让专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开展诊疗工作,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医生门户,让专家和医疗在线。
二、打造临床驾驶舱。以汽车为例,汽车的核心功能只有6个,分别是“向前,向后,左转,右转,加速器、制动器”。长期以来,汽车设计中最大的变化是驾驶舱的功能,从侧面镜到仪表板,再到自动导航,越来越多的汽车驾驶的实时支持。
互联网医疗也要抓住医生的核心需求,让医生通过临床驾驶舱顺畅、一致地操作。就像开车一样,司机不能在半路上拿起地图来研究行驶方向。如果医生在网上诊疗过程中,需要打开视图来研究下一步,就违背了日常生活的理。
因此,临床驾驶舱需要整合患者院内外、诊疗、体检等全生存周期数据,构建病历文件夹,并提供医生专用数据仪表盘。让医生看到自己想看的数据,让信息实时支撑业务,提升诊疗决策能力。
第三,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医院系统、互联网平台等标准的系统集成服务,共享基础数据,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医院,也就是电子处方,只是互联网医疗的一个功能,而不是全部”。
四、充分发挥“数据驱动互联网”的优势,打造名医远程工作室。包括远程门诊、远程指导(案例讨论)、远程会诊、医疗、远程病房查房、科研协作等。“医院建设了高端的远程诊疗中心,却忽略了专家没有时间去那里开展工作的现实问题。如果可以在网上解决,那就一定要在网上解决。总之,必须坚持“根据现场、利用数据、支持业务”的原则。
维度2:为患者服务。
目前,患者对互联网医疗的需求已经升级,从原来的“是”到现在的“优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如何准确满足患者的需求,提升服务体验。
医院建立的系统越来越多,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但患者在特定的场景和特定的时刻只有一个需求。如果能很好地解决患者的迫切需求,该系统将易于使用。
患者服务经历了三个阶段:从物理自助服务亭时代的“人找机器”,到移动自助服务亭1.0时代的“人找服务”,再到移动自助服务亭2.0时代的“服务找人”。为了真正实现“服务发现人”,有必要建立一个涵盖所有离线和在线服务内容的移动病人门户。
二是如何有效地进行病人管理,医院发展。
“目前,医院最多有家。医院都缺乏病人,尤其是精准病人。“如何准确匹配医患关系,帮助医生以低成本管理病人。
有两点建议。首先,创建患者组标签。可以根据住院病人、门诊病人等进行设置,也可以根据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