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表板 >> 仪表板发展 >> 中信建投证券布局结构转型坚守成长主线
来源:金融界网站
来源:中信建投证券
摘要
经济观察:社融超预期,物价波动回落
从货币供给总量来看,10月14日,央行公布了9月社会融资规模情况。9月社融总规模3.48万亿元,市场预计3万亿左右。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大超市场预期的亿,成为9月社融主要贡献力量。从价格水平来看,10月15日,统计局公布的9月CPI是1.7%,低于市场预期的1.8%,也低于前期2.4%。PPI从-2.0%小幅回落到-2.1%。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现状,物价水平平稳,社融规模持续回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最佳的复苏状态。
区域经济政策频出,银保监会规范保险投资管理能力监管
本周初,中央办公厅引发了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试点方案,随后周中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审议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规划纲要,两大重磅区域经济政策的相继落地诠释了国内经济新常态下的动能。其中深圳改革试点方案包括放开了生产要素政策、提升市场对外开放、加速试点金融业证券业改革和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成渝建设规划纲要则在概念提出后,首度对地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和概括。除此之外,本周内落地的重磅政策还包括银保监会针对于保险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监管问题而发布的文件,以及央行印发的新《商业银行法》修改意见稿。
投资策略:
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最佳复苏的状态下,我们维持9月下旬对市场的积极看法不变:8月中旬以来的市场回调结束,市场将进入震荡之中阶段性回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支持,这个阶段的上行是具备持续性的。
从行业配置来看,我们将9月下旬的金融周期占优的观点调整为成长科技占优:十四五规划引导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新主导产业的新基建将成为是年4季度市场的主线。我们建议投资者继续坚守成长主线。
风险提示:经济不及预期、美方打压科技升级。
正文
一、引言:布局结构转型,坚守成长主线
年10月第二周,上证指数上涨2.64%,深成指上涨3.15%,创业板指上涨3.91%,市场在周一延续上周的上涨,随后进入高位震荡的过程。从行业来看,金融、周期、消费等行业占优于成长和稳定板块。市场表现出经济复苏的重要特征。
1、经济观察:社融超预期,物价波动回落
从货币供给总量来看,10月14日,央行公布了9月社会融资规模情况。9月社融总规模3.48万亿元,市场预计3万亿左右。其中,新增人民币贷款1.9万亿,大超市场预期的亿,成为9月社融主要贡献力量,也与财政存款运用有关。另一大主要力量是政府债券,融资规模1.01万亿。在人民币贷款中,亿元为中长期贷款,为今年来单月最大中长期放款,表明信贷资源对实体的支持在加深。从货币供给结构来看,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90%,信贷结构优化程度也较大。
从价格水平来看,10月15日,统计局公布的9月CPI是1.7%,低于市场预期的1.8%,也低于前期2.4%。PPI从-2.0%小幅回落到-2.1%。CPI价格下降的原因是猪肉价格在去年高基数的影响下快速回落,PPI下行的原因是原油价格的持续回落。
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现状,物价水平平稳,社融规模持续回升,这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最佳的复苏状态。
2、政策观察:区域政策落地,助力大城发展
中央办公厅引发了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试点方案,随后周中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又审议了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规划纲要,两大重磅区域经济政策的相继落地诠释了国内经济新常态下的动能。其中深圳改革试点方案包括放开了生产要素政策、提升市场对外开放、加速试点金融业证券业改革和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成渝建设规划纲要则在概念提出后,首度对地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发展模式进行了明确的表述和概括。除此之外,本周内落地的重磅政策还包括银保监会针对于保险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监管问题而发布的文件,以及央行印发的新《商业银行法》修改意见稿。
3、投资策略:布局结构转型,坚守成长主线
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最佳复苏的状态下,我们维持9月下旬对市场的积极看法不变:8月中旬以来的市场回调结束,市场将进入震荡之中阶段性回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在经济基本面和流动性两个方面都得到了支持,这个阶段的上行是具备持续性的。
从行业配置来看,我们将9月下旬的金融周期占优的观点调整为成长科技占优:十四五规划引导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新主导产业的新基建将成为是年4季度市场的主线。我们建议投资者继续坚守成长主线。
二、市场表现复盘
1、市场表现
10月12-16日,本周一的交易日延续了上周五交易日的强势,上证指数上涨2.64%,深成指上涨3.15%,创业板指上涨3.91%,成交金额也出现放大。周二市场上冲后出现调整,周三到周五,市场整体处于高位调整状态。一周来看,上证综指涨1.96%,深证成指涨1.83%,创业板指涨1.93%,沪深涨2.36%,上证50涨2.84%,中小板指涨1.51%,中证涨1.11%,创业板50涨4.51%。相对而言,沪深与上证50表现更为强势,主要原因在于金融股表现较好。
从风格上来看,本周金融、周期、消费领涨。特别是上周涨幅较小的金融,本周出现了补涨。而成长、稳定则涨幅靠后。整体来看,节后一周中信各风格出现了普遍上涨。概念板块上,纺织制造、棉花、充电桩、CAR-T疗法、服装家纺、自行车、煤炭开采、染料、LNG、风力发电、建筑节能、保险、医疗器械、PTA、白酒等涨幅居前。纺织服装处于补涨,且市场在走印度订单转移的预期。而煤炭开采则预期冬季景气度上升有关,动力煤在价格上也出现了上涨。而在线旅游、电子竞技、免税店、显示面板、海航指数、无线充电、仪器仪表、TWS耳机等指数则跌幅靠前。
本周全部申万一级指数依旧整体呈现普涨情况,只有休闲服务、地产、电子三个行业下跌。其中,纺织服装、银行、采掘、医药生物、化工、非银金融、机械设备、汽车等顺周期行业涨幅居前。子行业上,纺织制造、其他轻工制造、农业综合、营销传播、燃气、银行、电机、医疗器械、保险、服装家纺、化学纤维、煤炭开采、其他交运设备等涨幅居前。而互联网传媒、景点、酒店、电子制造、林业、光学光电子、商业物业经营、造纸餐饮、传播制造等跌幅居前。
2、市场估值情况
目前,万得全A、沪深、上证50、创业板指、中小板指、中证的市盈率分别为23.47、15.21、12.18、68.64、37.69、33.22,年以来的估值分位数分别为93.8%、85.9%、84.0%、88.4%、89.3%、56.6%。
从行业估值来看,目前PE估值分位数水平较低的行业为农林牧渔、房地产、建筑装饰、轻工制造、钢铁、建材、采掘、公用事业等行业,当前PE(TTM)水平分别为18.03/9.36/10.07/27.63/14.52/15.78/15.64/20.74,分别处于年以来的0.3%/8.7%/12.7%/24.6%/25.7%/25.9%/29.8%/35.8%分位。PB估值分位数较低的行业主要为建筑装饰、房地产、银行、公用事业、采掘、商业贸易,目前PB(LF)分别为0.94/1.24/0.69/1.37/1.08/1.70,分别处于年以来的2.8%/3.4%/3.5%/3.6%/7.2%/19.1%分位。综合来看,银行、地产、采掘、建筑是估值水平较低的行业。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医药生物、汽车、计算机、家用电器估值水平在历史高位。
三、行业景气观察:汽车销量高景气,社会融资超预期
9月汽车产销创年内新高。9月,我国汽车产量为.4万辆,销量为.5万辆,环比分别增长19.1%和17.4%,同比分别增长14.1%和12.8%。1-9月,我国汽车累计产量为.7万辆,销量为.6万辆,今年以来汽车产销已连续6个月呈现增长,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增速保持在10%以上。目前,我国汽车销量累计增速为-6.7%,比8月的-9.6%降幅进一步缩窄。新能源汽车方面,产销量分别完成13.6万辆和13.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8.0%和67.7%。1-9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73.4万辆,累计增速-15.86%,比8月的-24.84%降幅进一步缩窄,体现出较高景气度。新能源汽车销量大增,主要源于我国各级政府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各项政策支持、车企配合的销售促进和新能源汽车自身发展。
智能手机增速或将迎来拐点。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年9月,国内手机市场出货量.4万部,同比下降35.6%;1-9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累计2.26亿部,同比下降21.5%。其中,5G手机出货量.0万部,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60.0%。1-9月,国内5G手机累计出货量1.08亿部,占比分别为47.7%。9月手机出货下滑的原因与主要厂商没有发布重要新机有关。随着苹果、华为新机发布预计手机出货,特别是5G手机出货量将上升,智能手机增速或将迎来拐点。
9月集成电路进口数量较好。9月集成电路单月进口万美元,同比增长28.23%,1-9月集成电路进口20550万美元,同比增长14.07%,均为今年以来的最好数据。台积电在Q3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台积电在9月15日美国禁令生效后,就没有再向华为出货。短期而言,半导体领域对于华为的压制压力没有减轻,从而也将继续影响整个华为产业链。
四、政策视角:政策视角:区域政策落地,助力大城发展
1、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试点方案出台,确立未来改革方向标
深圳先行示范区改革试点方案出台引爆市场热度,明确制定改革目标及改革方向。本周日(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了《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年)》,成为了周初引爆市场增长的一大利好。整体上看,本次《方案》对于深圳市的生产要素限制、市场开放程度、金融业资本市场以及科技创新领域进行了全面的放开,其落地是对于深圳如何延续经济高增长、在哪方面发力等问题进行了全方位解答。
首先,《方案》放开了土地要素市场化、修改了劳动力要素政策,以保证生产要素的稳定供给,奠定城市发展的长期动能。从土地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方案》的出台已经实质上赋予了深圳接近省级审批权限,包含前期获取的将永久农田以外的农用地转用、林地转运的权限在内,深圳当前已经可以将农地、林地、工业用地全部在适度范围内转为商用建设用地。进一步来看,本次方案的重点落在了“二三混用盘活工业用地”,结合我国工业用地整体使用较粗放的现状,最多可能为深圳释放百平方公里量级的存量土地供应。通过对新增土地供应进行优化使用,将有望解决直接解决房价过高、城市人均住房面积(22㎡)远小于全国人均住房面积(40㎡)等会导致人才流失从而限制城市发展的显示问题。
同时针对于劳动力要素,《方案》将首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2806.html